钓“鱼”案是否有“特情引诱”/戴瑞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3:44:02   浏览:93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案情】

  2010年吸毒人员曾某来到蒙山县城打工,曾某认识一个叫蒙山县一个何某(绰号“亚水”)的毒贩子,并时不时向他购买毒品。大概十天前,了解到“亚水”有数量很多的“白粉”(指海洛因),曾某即向公安局举报,要求他们查处这个毒贩子。直到9月27日,曾某约好“亚水”要“货”后,便告知公安局。在县城宾馆房中,曾某对几名警察提出:等下他约亚水到宾馆来交易毒品,警察可伺机将亚水抓获。曾某还提出让其中一名警察冒充其朋友,以便创造更好的机会抓住亚水。

  安排好后,曾某打电话给亚水说要15克白粉,并约他到宾馆房,亚水从身上拿出一袋用透明塑料袋包住的“白粉”出来,那袋白粉里面又用塑料纸分包成许多小粒的,亚水还拿出其中一粒较大的对他说“这块是十只(指十克)。他还从身上拿出一把小电子称称了一下,当时电子称显示是十点几克。而旁边的警察趁验货时当场将亚水抓获。并当场缴获海洛因14.3克。

  【提出问题】

  本案有毒品“瘾君子”曾某介入是否存在特情引诱?

  【评析】

  本案虽有吸毒人曾某介入,但不属于特情引诱。运用特情侦破案件是依法打击毒品犯罪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实践中许多毒品案件在侦破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特情介入因素。特情介入有多种情况,有的属于犯罪分子已持有毒品待售或者已准备实施大宗毒品犯罪,而仅仅通过特情来贴靠、接洽毒品犯罪分子;有的则属于特情引诱。特情引诱包括“犯意引诱”和“数量引诱”。“犯意引诱”是指行为人本没有实施毒品犯罪的主观意图,而是在特情诱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进而实施了毒品犯罪;“数量引诱”是指行为人本来只有实施数量较小的毒品犯罪的故意,在特情引诱下实施了数量较大甚至达到可判处死刑数量的毒品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12月印发的《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特情引诱问题作了进一步规定,指出对特情介入侦破的毒品案件,要区别不同情形予以分别处理。对已持有毒品待售或者有证据证明已准备实施大宗毒品犯罪者,采取特情贴靠、接洽而破获的案件,不存在犯罪引诱,应当依法处理。对因“犯意引诱”实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当依法从轻处罚,无论涉案毒品数量多大,都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行为人在特情既为其安排上线,又提供下线的双重引诱,即“双套引诱”下实施毒品犯罪的,处刑时可予以更大幅度的从宽处罚或者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对因“数量引诱”实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应当依法从轻处罚,即使毒品数量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一般也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对不能排除“犯意引诱”和“数量引诱”的案件,在考虑是否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时,要留有余地。

  本案中,曾某在公安人员的监控下用电话与亚水联系购买毒品,但该特情介入因素尚不能认定为特情引诱。因为,亚水多次曾贩过毒,主观上有贩毒的故意,即使不卖给曾某,也会卖给其他人。通话监控记录也证实,亚水称“货随时都有”,证明其有贩卖毒品的概括性故意,故本案不属于犯意引诱。

  本案中,亚水贩卖毒品的事实,虽然有特情介入,但不能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不存在犯意引诱,减轻处罚情节。

  【结果】

  2011年2月21,检察院以何某犯贩卖罪毒品罪提起公诉。3月11日,一审法院以被告人何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4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广西蒙山县人民检察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力工业部关于安全工作的决定

电力工业部


电力工业部关于安全工作的决定
电力工业部


决定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为提高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特做如下决定: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工业企业生产和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电力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方针。电力企业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质量与速度以及安全与多种经营的关系,当发
生矛盾时,首先要服从于安全。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做到改革促进安全,发展必须安全,安全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电力企、事业单位要杜绝人身死亡和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恶性事故,消灭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大幅度减少一般事故。
二、全面落实以行政正职是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电力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正职即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第一责任者,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并亲自过问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各级行政副职必须抓好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要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使每个领导、每个

职能部门、每个专业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做到各负其责。要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安全工作。
三、健全和完善安全监察体系
电力企、事业单位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监察机构,充实安全监察人员,企业内部要形成完善的自上而下的安全监察网。安全监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电力工业部对电力行业实行安全监察;各网、省局(公司)对所属企业,行使安全监察职能。企业的安全监察人员属生产人员,又承担安
全监察的责任,对电力生产建设实行全过程安全监察,各级行政领导要积极支持,不得任意干予,使安监人员真正有职有权。
四、搞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电力行业的设计、安装、运行、检修、修造等各部门都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质量责任制和三级验收制度,做到工程、设备质量不合格不验收、不投产;发供电企业要精心维护设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章操作,安全运行。发生责任事故,要相应追究
有关人员的责任(包括对造成事故的设计、安装和制造等部门的责任),形成企业的安全约束机制。
五、严肃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电力企、事业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及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建设的各项规程和制度。现场规程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现场实际。要严肃劳动纪律,对违反规章制度者,必须及时制止并进行处理。坚持严字当头,从严治厂(局),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做到安全文明
施工、安全文明生产。
六、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坚持开展安全活动
电力企、事业单位党、政、工、团都要抓好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开展群众安全监督工作,要认真进行技术业务培训与考核,包括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集中培训,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生产人员安全考核不合格一律不准上岗。
定期开展安全活动。要根据季节特点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情况每年进行几次大检查。要坚持安全生产的自查、互查和抽查制度、安全分析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坚持班组每周安全日活动以及定期反事故演习的制度等;要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和用电安全宣传教育。
七、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
电力企、事业单位都要根据部颁《关于防止20种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重点要求》,编制好本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落实必要的“安措”经费,认真执行。
积极开展安全科技及理论的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安全生产。
八、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大坝安全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防止电力系统瓦解、稳定破坏和外力破坏等事故,防止大面积停电。
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防汛指挥机构,全面落实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渡汛措施,确保大坝安全。
九、加强承包工程、临时工和多种经营的安全管理
承包工程要明确承、发包方的安全责任,承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安全管理能力,承包队伍必须有胜任工程的技术,杜绝以包代管,不允许倒手转包工程。电力企业对外搞承包,必须在保证优质完成本身生产、建设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安排。
各单位对临时工在安全上的管理要与正式工同样对待和要求。
电力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多种经营的安全管理,多经企业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监察体系和事故调查、统计、报告和处理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由主管企业归口。
电力职工要集中精力搞好安全生产,个人一律不允许搞第二职业;转移到多种经营企业的人员,从领导到职工必须从主业中分离出来,不能混岗。电力企业主要领导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业上。
十、实行安全生产重奖重罚制度
各单位要把安全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职工晋级、升资等要与安全生产挂钩。安全工作要贯彻重奖重罚的原则。对长期安全生产和对安全工作有重大贡献的单位、领导干部、安监人员和职工,要给予重奖和表彰;对发生重大人身伤亡和设备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主要领导
及有关人员要追究责任,实行重罚并给予相应处分;因官僚主义渎职造成重复性重大责任事故的要加重处分。




1993年12月22日

淮安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关于市财政用于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淮安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关于市财政用于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淮政办发〔2008〕14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制定的《市财政用于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市财政用于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市财政局市扶贫办2008年11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意见》(苏发〔2008〕12号)关于“支持有条件的经济薄弱村在当地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集中区内建设一定规模的标准厂房”的要求,规范市财政用于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的奖补资金使用与管理,保证奖补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项目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受奖补的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总的原则是实行“六个统一”:县(区)统一规划,标准统一要求,项目统一招标,多股投入按股统一分红,产权按股统一明确,质量统一监督。
第三条受奖补的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总的目标为:从2008年起,每年支持全市100个经济薄弱村每村新建一栋1000㎡规模的标准厂房。年度目标实行一年一订。
第四条每栋标准厂房市财政奖补10万元资金。其余建设资金从各县(区)财政资金、各帮扶单位帮扶资金、南北挂钩帮扶资金、结对企业帮扶资金及其他有关资金等可用资金中安排。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意见》(淮发〔2008〕22号)精神,各县(区)财政安排奖补资金每栋不少于10万元。

第二章 奖补项目的申报

第五条奖补项目申报实行市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与县(区)申报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市通过择优选择,正式下达各县(区)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的年度任务。
第七条各县(区)认真选择具备实施奖补项目条件的经济薄弱村,经县(区)财政局、扶贫办初审后,由县(区)政府向市财政局、市扶贫办申报,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财政奖补资金要优先安排到下列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对新建标准厂房积极性较高的村;招商引资或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效较好的村;交通便利,土地调整到位并符合用地规划的村;村级创业点形成雏形,水、电、路“三通”及水泥地平等基础设施配套较好的村。
第九条从2009年起,每年奖补项目申报时间为当年3月底前。

第三章 奖补项目的实施

第十条奖补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明确监理单位,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省、市委驻县(区)扶贫工作队队长对奖补项目的实施等环节要严格把关。
第十一条受奖补标准厂房的规模起点为1000㎡。
第十二条奖补项目实施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一)以乡(镇)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由1个村到乡(镇)工业集中区单建标准厂房,对无能力单建标准厂房的,也可由3-5个村到乡(镇)工业集中区合建两层以上的标准厂房,按股份明确各村产权和分红。
(二)条件较好的村,经乡(镇)政府和县(区)扶贫部门同意后,可在本村单建标准厂房,作为村级创业点。第十三条奖补项目实施周期(自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一般为6个月,确保当年交付使用。

第四章 奖补项目的验收

第十四条奖补项目验收内容为标准厂房的建筑面积、工程质量、资金决算、产权归属等相关情况。
第十五条奖补项目验收程序为:经济薄弱村所在乡(镇)提出验收申请;县(区)财政局、扶贫办会同监理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报市财政局、市扶贫办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见。
第十六条每年市、县(区)审计部门对奖补项目实施审计,并出具报告。

第五章 奖补资金的拨付

第十七条各县(区)财政资金、各帮扶单位帮扶资金、南北挂钩帮扶资金、结对企业帮扶资金以及其他有关方面资金用于支持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要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
第十八条对市财政奖补资金,经市验收合格后及时下达。
第十九条对验收不合格项目不予奖补。

第六章 奖补项目的产权归属

第二十条奖补项目的产权一律归经济薄弱村集体所有。多村合建的标准厂房实行按股明确产权和分红。要通过明确标准厂房产权归属,建立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和贫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第七章 奖补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市、县(区)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情况,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允许将奖补资金用于新建标准厂房以外的任何项目。市、县(区)财政、扶贫部门要依法加强奖补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做好奖补资金的审计工作。
第二十二条奖补项目一律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第二十三条严肃奖补资金使用纪律。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或其它违规、违纪使用奖补资金的行为,要依法依规及时严肃查处。除取消奖补资金外,还将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对责任单位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负责解释。